白云大讲堂第277讲:学术前沿之《中国式学习和审辩式思维》

发布时间:2024-07-05

7月4日下午,金沙集团wwW3354CC第277讲白云大讲堂在北校区明德楼107室开讲。我校邀请了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宝燕为白云学子带来学术前沿之《中国式学习和审辩式思维》专题讲座。

图片 1.png

讲座现场

讲座中,程宝燕教授首先对中国式学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她指出,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学生,在学习上展现出重视成绩、刻苦勤奋以及通过教育提升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的鲜明特点。然而,这种学习方式也伴随着一些所谓的“悖论”:一方面,中国学生面临大班教学、以解释为主的授课方式、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以及较为沉闷的课堂氛围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在国际标准化考试中却常常名列前茅,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学业表现也普遍优于当地学生。程教授提及了中国式学习的刻板印象,如中国学生被描绘为“安静、被动、不愿挑战权威”的学习者。她强调,这些刻板印象不仅不准确,还可能对中国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即所谓的“刻板印象威胁”。她指出,审辩式思维并非西方文化所独有,中国文化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审辩式思维资源,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程教授详细解释了审辩式思维的定义、历史演变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审辩式思维是基于充分理由进行客观判断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仅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程教授还分享了美国课堂上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审辩式思维的实例,并强调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程教授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展示了中国留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态度和表现出的审辩式思维技能与意愿。她特别指出,中国学生不仅愿意开放地接受不同观点,还展现出怀疑态度、尊重他人、勇于挑战现状等智性美德。最后,程宝燕教授强调,中国学生并不缺乏审辩式思维,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审辩式思维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她呼吁教育工作者应更加关注如何在中国式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图片 2.png

程宝燕教授作报告

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也激发了大家对于中国式学习和审辩式思维融合发展的深入思考。(文/校团委熊彦辉、罗霞 图/校团委项目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