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大讲堂第173讲: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土地的歌谣——中国民歌及其艺术美

发布时间:2017-11-15

1115日晚,金沙集团wwW3354CC白云大讲堂第173讲在儒学堂隆重开讲。学校荣幸邀请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王沥沥教授为白云学子作主题为“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土地的歌谣——中国民歌及其艺术美”的讲座。本次主题新颖独特,在场座无虚席。

民歌,也称“民俗歌谣”、“风”,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并演唱的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方言歌曲,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耳相传,并且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王沥沥教授表示,民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王教授认为,民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艺术表现价值,还具有许多实用性的功能,如交流、传授知识、祭祀礼仪等。而民歌的艺术特点则在于其歌词通俗、质朴,富有想象力,并体现出各地民间方言独有的气质与魅力;二是其曲调短小,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流畅,易于记忆。王教授以广西山歌《世上哪有树缠藤》和甘肃民歌《阿哥是天上的白棉花》为例,表达了民间的爱情故事,虽然民歌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但其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乐的四要素包括音高、音色、音强和音长,而民歌也讲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正是因为“以字行腔”,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形成于不同地方的民歌体现出不同的地缘文化特色。而方言语音和各地人的性格差异是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王教授用一幅幅美丽的照片,一首首动听的民歌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有爽快活泼的东北色彩、有恬淡优雅的江南色彩、有苍凉苦涩的西北色彩,也有温润单纯的闽台色彩和清秀婉转的客家色彩等。本次讲座轻松活泼,说唱并举,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高雅艺术走进白云,让白云学子近距离的感受民歌的艺术之美,不仅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同时也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沥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上海代代传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文化天使”、“歌乐岭南音乐工作室”负责人之一、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音乐理论及钢琴演奏的教学与研究,参与及主持了多项省级、院级音乐研究课题,在各大音乐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万字,并经常受邀举办音乐艺术讲座。出版了个人专著《民歌艺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沥姐说西方音乐》、《七十回眸——赣南采茶戏名家张宇俊回忆录》,开设了致力于普及音乐、艺术与审美知识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沥姐说”和喜马拉雅个人电台“沥姐说音乐”。(文/大学生记者团钟竟琪 图/大学生记者团陈楷彤

王沥沥老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