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化学绘图技能进阶竞赛评出大奖

发布时间:2020-12-01

为活跃校园文化,大力弘扬勤奋好学精神,提升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加强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金沙集团wwW3354CC第二课堂项目之3D化学绘图技能进阶竞赛训练活动于11月27日顺利完成。

其中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的刘腾飞和4班的梁峰华组成的小组凭借《自行车轮状分子模型搭建和组装动画》作品斩获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由19级机械1班的刘文斐、19级学前教育2班张琳和20级学前教育3班张婕敏获得。苏墩澔、翁泽雄、张龙天、林恩博、关舒婷喜获三等奖,梁雅婷、陈程、邓文龙、徐创斌、刘兴、刘家发获优秀奖。

微信图片_20201129153643.jpg

“到梦空间”截图

本次竞赛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赛,旨在通过3D绘图来描述一个理化过程,使理学中的微观、抽象概念可视化,可选择指定题目或者自选题目,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活动采取课堂宣传和“到梦空间”宣传相结合方式,吸引了东西两校区、喜欢化学的同学的热情参与。而腾讯会议和QQ群的使用,消除了空间障碍,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模型搭建中,机械专业的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专业优势,将《大学化学》课程学到的知识原理与机械制图的娴熟技术有机结合,呈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比如刘腾飞/梁峰华组选取了指定主题“车轮状分子模型搭建”,该模型出自《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2.96)2013年的论文中一个模型。他们首先仔细观察已有模型,结合本学期学到“配位化合物”知识对超分子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模型中不同长度和角度关系;再使用Solidworks软件熟练、准确地呈现出三维模型,并且制作了动画描述其组装过程,搭配简明准确的字幕描述,出色地完成了作品。张龙天小组也选择了这个主题,他们不仅搭建了3D模型,还运用3D打印技术得到了该超分子的实体模具,提高了趣味性和实操性。

图片1-车轮状超分子.png

车轮状超分子

刘文斐同学选择了《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石墨与金刚石》主题,使用Solidworks 2018和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9两种软件,成功在原子尺度上呈现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并指出结构差别对两者物理性质(金刚石质硬且不导电,石墨质软导电)的影响,将“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想形象地展现出来。特别是对石墨层上离域大π键的准确描绘,美观又直观地说明了石墨导电的原因,补充了目前教材的缺憾。他的整个作品内容丰富,图画雅致美观,均制作了对应动画,体现了他扎实的化学、绘图功底和很高的美学品味。

图片2-刘文斐材料.png

刘文斐作品

学前教育的同学们将对化学的喜爱与自己的专业特点相结合,用可爱的模型组图或者动画将一个个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充满了趣味性和观赏性。他们自选主题,认真查阅资料,自学绘图软件搭建模型,并制作成动画或者组图。这些主题与生活密切相关,难度适合小朋友认知阶段,生动的卡通动画寓教于乐,打开了孩子们的认识世界。其中张琳同学的选题《人造雪》,从有趣的生活现象出发,先使用化学类软件Chemdraw构筑小分子和聚合物的结构,进一步形成3D模型,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展示了在静电斥力作用下,聚合物链由无规线团到伸展构象的过程,从分子水平解释了聚丙酸钠加水后体积显著膨胀的原因。这位同学在作品完成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图片3-张琳材料2.png

张琳作品

张婕敏同学的《乙烯的燃烧》、陈程同学的《氢气的燃烧》,使用3dmax绘图软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童心童趣。陈程在学习心得中提到“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图片4-张婕敏材料3.png

张婕敏作品

本次第二课堂的竞赛训练在学校、学院、指导老师、各参赛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的作品各有特色,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表现出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相信在学校的支持、指导老师的指导及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让理化知识更好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生会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朝着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不懈努力。(图文/教育与体育学院李娜 值班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