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集团wwW3354CC科幻微小说创作大赛:对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

发布时间:2021-06-17

为了弘扬爱科学、爱幻想、勇探索的科学精神,发掘校园科幻创作人才,在促进学生学习科幻文艺的同时,为爱好科幻、爱好写作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教育与体育学院组织了“科幻微小说创作大赛”。创作大赛自4月9日开始,面向全校学生征稿,历时两个月,总计收到来自西、北两个校区11个学院,共计182份科幻微小说作品。参赛作品由文学爱好者团队进行初审,刘伟云老师、吴万和老师、刘乐乐老师、董盛杰老师进行复审,邀请了教育与体育学院彭雨明副院长、张美娟主任、张绪平副教授、邵子华教授作为终审评委。经过三轮评选,陈佳、谢晨等7名同学获得一等奖,郭洁澄、耿福月等11名同学获得二等奖,梁乾军、麦科等22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另外,通过观众盲审的方式,陈佳的作品《古今同》以最高票数获得最佳人气奖。

一等奖获奖作品节选.jpg

一等奖获奖作品节选

创作大赛通过线上提交作品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发挥科学想象,自由创作,通过科幻故事描绘幻想中的世界。2020级审计学1班陈佳的作品《古今同》通过函数与历史的结合推测出“末日”预言,开头设置悬念,情节设定合理,构思精巧不落俗套,让读者陷入关于科技发展未来的思考。2018级应用心理学1班游诗萍的《三十年》,通过医学冷冻技术与科幻的结合展开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叙述不急不缓,行文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将曾经的遗憾与科技的发展相融合,最后升华成一曲人生的成长之歌。2019级软件工程2班陈泽锋的《寻“核”漫游》蕴含了很大的信息量,一方面是人类的能源危机,一方面是人类面临的宇宙挑战,结尾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震撼了读者,引发了读者回味对技术应用的深刻思考。2020级日语三班谢晨的《一个老机器人的自述》虽然是科幻常见题材,但故事的脉络交待清楚,起承转合比较流畅,最后的底牌也很有创意,以简洁有力的结尾体现了构思的巧妙。参赛者用科幻创意发挥奇思妙想,以数百字的有限篇幅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着宇宙的深邃,未来的可能,呈现出了科幻小说独有的魅力。与此同时,为了引领更多同学了解科幻、爱上科幻,养成阅读与创作的习惯,将阅读写作融入生活,促进科幻知识的普及,并且深化文学氛围的营造,活动举办过程中采用了集赞奖励的方式,鼓励参赛者转发自己的作品,累计集赞数超过了1500个。

金沙集团wwW3354CC科幻微小说创作大赛以面向全院开设的选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鉴赏》与《中国当代都市文学与文化》的课堂教学为依托,旨在丰富我校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同时,通过竞技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提升学生想象力以及关注未来、面向未来的更开放的思维与能力,在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科幻和科普事业的发展。(图文/教育与体育学院刘伟云 值班编辑/曾进)

参赛者转发作品集赞.jpg

参赛者转发作品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