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第二十四次“解忧人”朋辈心理辅导团队主题沙龙分别于5月23日、5月26日在西北校区举行。西校区沙龙由心理中心专职教师王利敏主讲,北校区沙龙由心理中心专职教师辛木城老师主持,同时专职教师江静文、李旭仪、实习老师何泳祺和司徒倩情参会,本次朋辈沙龙共有师生30余人参加。
西校区朋辈沙龙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初体验沙龙,本次沙龙旨在对于“共情”的学习和实践。本次沙龙不同于前几次的学习沙龙,本次沙龙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实践分析,使得我们在听讲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次沙龙的主题是“贴近”,而贴近在咨访关系中被理解为“共情”。但是什么是共情?如何去共情?对我们来说了解的并不算清楚,但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咨询过程中并不需要时时小心谨慎的觉得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回应来访者——回应并不代表是对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和想法完全赞同,共情也并非是完全同意。在遇到关乎来访者本人或者他所想伤害的人产生不对的想法时,我们需要去理解内容从别的方面去消除不正确的想法。在最后的自我感受环节探讨时,能够发现这是一个对自我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描述内心烦恼,在书写描述后,分享写完感受时,小伙伴们都会感觉这个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当我们真正写出我们的烦恼后会觉得情绪被放大的负面化不过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及时去梳理好负面情绪。
西校区沙龙现场
北校区朋辈沙龙活动包括模拟咨询和案例督导。首先,由朋辈陈冰纯和何志娟现场模拟咨询,咨询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家庭与自己的关系。朋辈心理咨询员在模拟咨询的过程中无法推进时停顿并向朋辈们求助,朋辈们积极地为咨询师提供思路。在咨询的结尾提出了一个人生课题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谁的人生课题就该谁去解决”,并且给来访者布置了一个区分自己与父母人生课题的家庭作业。本次的模拟咨询非常完整,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其次,各位老师对此模拟咨询的案例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何泳祺老师与朋辈们一起探讨一些句式如何表达能让来访者感觉更舒服,以及提醒朋辈们避免用到一些专业性的名词。江静文老师针对咨询流程进行指导,如确定咨询目标定大方向,觉察来访者是否有不满与愤怒的部分,引导来访者先宣泄,宣泄完再收集信息。最后,辛木城老师与朋辈们预告最后一次沙龙,并组织朋辈去策划最后一次沙龙方案。
北校区沙龙模拟咨询现场
通过本学期的模拟咨询,朋辈们获得了更接近真实的咨询体验,以及更加直接的咨询经验与专业指导,相信朋辈咨询员们在未来助人自助的路上能够更加自信与坚定。(图文/学生处司徒倩情、林小能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