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助推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召开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校长论坛,在广州商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安延,广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朱超华,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广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魏中林教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厅级干部汤贞敏研究员,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处长李金俊、副处长周国平、四级调研员周柳余,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李盛兵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我校国际交流处副处长谢远霞代表我校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届学术研讨会以“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的未来”为主题,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热点、难点话题深入探讨,邀请省教育厅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校校长等围绕会议主题及主要议题作主旨报告,为推动新时代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新发展,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言献策,为解决合作办学现实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
魏中林指出,教育是兴国之源、强国之基,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需要,中外合作办学已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推进各层级各形式的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在引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主旨报告环节由李盛兵主持。李金俊以“在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的新征程中推进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以高质量合作办学加快扩大新时代对外开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同时,他介绍了广东省合作办学十年的突出成就,分享了对“十四五”期间构建广东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推进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特邀报告环节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逸夫书院院长王丛教授主持。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副院长何曜作题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与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介绍了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的基本情况,并从资源、体系、制度、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在保持世界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质量的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的路径和方法。
校长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毛亚庆教授主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沈伟其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钞秋玲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常晓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常务副校长陈金樑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黄伟国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Prof Jon Frampton教授、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严晓鹏教授围绕主题及有关议题作学术分享。
圆桌论坛由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中方负责人、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肖松山博士主持。与会校长、专家等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等话题互动交流。
李盛兵对本届研讨会暨校长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与会专家、校长对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未来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进行了详细交流和热烈讨论,对中外合作办学未来发展将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发展大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积极力量。
我校也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此次研讨会的内容和精神,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图文/国际交流处刘瑶 责任编辑曾进)